特写|中国版“曼巴精神”:特奥队长朱以灵的篮球追梦之旅
在特奥会的赛场上,朱以灵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。他,这位22岁的特殊奥林匹克篮球队长,用汗水和伤痛书写着自己的篮球梦。
“我不知流了多少汗、受了多少伤,不是因为我热爱挑战,而是因为你在召唤。我已为你倾尽所有,因为你让我感受到我的存在……”这段话,曾是科比在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《亲爱的篮球》中的独白,如今,朱以灵用行动诠释了这份对篮球的热爱。
朱以灵,这位与篮球结缘的特殊少年,在今年特奥会上带领队伍勇夺亚军,不仅为我国争光,也为自己正名。近日,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这位特奥队长,倾听他的篮球故事。
特奥赛场的“曼巴精神”
杭州的四月,气温已逼近30度,但朱以灵的热情却丝毫不减。在杨绫子学校门口的智慧树咖啡店,他身着肥大的黑白条纹短袖,热情地带领记者参观学校。
“开车累吗?”“等会儿给你做咖啡。”这个看似普通的小伙子,却有着不凡的背景。今年3月,在第十五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,他带领队伍闯入男篮决赛,最终获得银牌。
“要是再打一场,我一定拼尽全力!”无缘冠军让朱以灵略显沮丧,但他依然坚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。然而,赛场上的拼搏也让他付出了代价。在与波兰队的半决赛中,他不幸受伤,被担架抬出场外。
“我实在太累了,被对手狠狠地撞在地上,膝盖很疼。”那一刻,朱以灵想起了科比的“曼巴精神”,“我权当致敬偶像了。”
为了梦想,朱以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从阿布扎比回到杭州后,他向家人展示了膝伤,并勇敢地面对了腰伤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坚持训练,努力提升自己的篮球技艺。
为了梦想做心脏手术
对于参加过两届特奥会的朱以灵来说,这些伤痛并不算什么。他更遗憾的是,自己没能帮助队伍拿到金牌。然而,四年前,他差点无法参加特奥会,原因正是他那孱弱的心脏。
按照国际残联的要求,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运动员不能参加特奥会。为了圆自己的特奥梦,朱以灵和家人商议后决定手术。手术成功后,他肺部插入了两根管子,身体疼痛不堪。
“刚开始我是拒绝的,但为了梦想还是要做。”朱以灵说。手术前,他担心82岁的奶奶和92岁的爷爷,因为太过担心,奶奶甚至摔了一跤住进医院。
从小到大,朱以灵都饱受病魔的折磨。出生仅四十天时,他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,之后还患上了小肠气和气管炎。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,朱以灵86岁的奶奶回忆着往昔。
“我们带他去看医生,医生说照这个情况,你们需要准备一个轮椅给他。那时我脑子一片空白,没有希望了。”奶奶说。
但乌云背后总会有阳光。在朱以灵六七岁的时候,有人送他一个篮球,从此篮球成了他一生的信仰。尽管受到智力障碍的困扰,他依然坚持训练,努力提升自己的篮球技艺。
“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后悔”
朱以灵的篮球之路并不平坦。由于智力障碍,他在小学时成绩越来越差,甚至被同学欺负。直到进入杨绫子学校,他才得以稳定下来,并加入了篮球队。
“我去国外比赛,第一是为国家争光,第二是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后悔。”朱以灵说。
如今,朱以灵已经可以自食其力。他每天坚持训练,并在智慧树咖啡店工作。在这里,他不仅能够自食其力,还能帮助其他智力障碍人群回归社会。
“让他们母子俩一起,多好!”朱以灵说。在智慧树咖啡店,他遇到了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和他的母亲,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。
“我现在很幸福。虽然我没有妈妈,但我还是要祝福全天下的母亲。”朱以灵说。
未来会好的,我们慢慢来
虽然妈妈早已离开,爸爸也常年在外打工,但朱以灵依然在爱中成长。他有爱他的爷爷奶奶,也有照顾着他的姑姑姑父,还有时常与他交心的干爸。
“爷爷奶奶永远不会离开!”朱以灵说。他红着眼圈握住奶奶的双手,将自己的额头埋进其中,就像小时候一样。
对于未来,朱以灵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爷爷奶奶。他希望他们能够安享晚年,而他自己则将继续努力,为自己的篮球梦拼搏。